【饮鸩止渴拼音(读音)】:yǐn zhèn zhǐ kě
【饮鸩止渴近义词】:饥不择食、急功近利 类似成语
【饮鸩止渴反义词】:从长计议
【饮鸩止渴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的方法不对
饮鸩止渴的意思解释、造句、出处典故、成语接龙
- 饮鸩止渴的意思解释:
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 饮鸩止渴的故事
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其鸟毛浸过的酒有剧毒。用喝毒酒以止住口渴。比喻用有害的办法解决眼前困难,不顾后患。《后汉书·霍)传》:“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_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北齐·杜弼《为东魏檄梁文》:“见黄雀而忘深井,食钩吻以疗饥,饮鸩毒以救渴,智者所不为,仁者所不向。”《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论》:“迨至嗣君,兵连祸结,卒使都城失守,举族为俘。亦犹决鲸海以救焚,何逃没溺;饮鸩浆而止渴,终取丧亡。谋之不臧,何至于是!”亦作“酣鸩止渴”、“饮鸩救渴”。
- 饮鸩止渴成语释义:
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鸩:古代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饮鸩止渴”常误写为“饮鸠止渴”,应注意。】
- 饮鸩止渴出处:
《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 饮鸩止渴典故:
“饮鸩止渴”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四十八·霍谞传第三十八》:“光衣冠子孙,径路平易,位极州郡,日望征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无故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东汉时,有人于大将军梁商之前,诬告霍谞之舅父宋光,私自删改朝廷诏书,光为此而入狱。时年仅十五岁之霍谞上书予商,为光辩白。书曰:“光位极州长,素来奉公守法,无纤介之罪,纵于诏书有所存疑,亦不敢冒死而擅改。犹如人在饥时,以毒草来充饥;而于渴时,饮鸩酒以解渴,甫一沾唇,未入腹中,已告命丧,焉可为哉?”商阅书后,甚觉有理,呈于皇上。未几,光免罪获释。
- 饮鸩止渴造句:
杨嗣昌的加征练饷办法是使朝廷饮鸩止渴。(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 饮鸩止渴成语形式:
- ABCD式的成语
- 饮鸩止渴成语繁体:
- 飲鴆止渴
- 饮鸩止渴成语正音:
- 鸩,不能读作“hè”。
- 饮鸩止渴感情色彩:
- 贬义成语
- 饮鸩止渴成语结构:
- 偏正式成语
- 饮鸩止渴常用程度:
- 常用成语
- 饮鸩止渴类似成语:
【望梅止渴】: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说梅止渴】: 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同“望梅止渴”。
【饮鸩解渴】: 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同“饮鸩止渴”。
- 饮鸩止渴成语接龙:
饮鸩止渴→渴者易饮→饮河鼹鼠→鼠啮虫穿→穿云裂石→石心木肠→肠肥脑满→满脸春色→色胆如天→天夺之年→年深月久→久束湿薪→薪尽火传→传诵一时→时无再来→来者居上→上雨旁风→风吹草动→动荡不定→定倾扶危→危言覈论→论长说短→短叹长吁→吁地呼天→天缘凑合→合而为一→一点一滴→滴水穿石→石火光阴→阴谋诡计→计行虑义→义不取容→容光焕发→发奸擿伏→伏法受诛→诛暴讨逆→逆耳之言→言听计用→用尽心机→机变如神→神领意造→造謡生非→非愚则诬→诬良为盗→盗嫂受金→金淘沙拣
饮鸩止渴成语相关问题
以上详细介绍了饮鸩止渴成语是什么意思解释、饮鸩止渴读音拼音怎么写,饮鸩止渴近义词、饮鸩止渴反义词、饮鸩止渴成语用法等等。
本文由华胄成语词典网站发布,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engyudacidian.cn/p/yinzhenzhik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