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其手拼音(读音)】:shàng xià qí shǒu
【上下其手近义词】:营私舞弊、徇私舞弊 类似成语
【上下其手反义词】: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上下其手成语用法】:无
上下其手的意思解释、造句、出处典故、成语接龙
- 上下其手的意思解释:
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 上下其手的故事
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子、秦人侵吴,及雩娄,闻吴有备而还。遂侵郑。五月,至于城麇。郑皇颉戍之,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正于伯州犁。伯州犁曰:‘请问于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人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囚曰:‘颉遇王子,弱焉。’”《金石萃编·八十七·唐·赵思廉墓志》:“或犯法当讯,执事者上下其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统统换了自己的私人,以便上下其手。”亦作“高下其手”。
- 上下其手成语释义:
上下其手,拼音为shàngxiàqíshǒu,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 上下其手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伯州犁有意偏袒公子围,叫皇颉作证,并向皇颉暗示,举起手说:“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把手放下说:“此子可为穿封戍,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
- 上下其手典故: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战事结束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和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得来。后来,他们便请伯犁作公正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最好是问问被俘的郑王。于是命人带了郑王颉来,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很是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
“上下其手”这句成语便是出于这个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颠倒是非的意思。
在现在的社会中,这种情形是常常会发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应得,难逃被惩处的厄运;于是暗地里进行贿赂,或请托亲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结果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仍得消遥法外。像这种参与其事的人,从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说是:“上下其手”了。
- 上下其手造句:
亏得尚有“巧妙不同”一句注脚,还可上下其手一番。(朱自靖《“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 上下其手成语形式:
- ABCD式的成语
- 上下其手成语繁体:
- 上下其手成语正音:
- 其,不能读作“qī”。
- 上下其手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上下其手成语结构:
- 紧缩式成语
- 上下其手常用程度:
- 上下其手类似成语:
【上下一心】: 上上下下一条心。
【上下交困】: 指上面(政府)下面(人民)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上下同心】: 上下一心。
【上下同欲】: 上下有共同的愿望,谓众心齐一。
【上下同门】: 上下:指上一辈与下一辈。姑婿与侄婿的互称。
【上下天光】: 上空与水中碧光一色。形容水中倒影使天水连成一片
- 上下其手成语接龙:
上下其手→手到病除→除疾遗类→类聚群分→分文不取→取予有节→节变岁移→移的就箭→箭穿雁嘴→嘴快舌长→长嘘短叹→叹老嗟卑→卑谄足恭→恭行天罚→罚不当罪→罪恶滔天→天不绝人→人心皇皇→皇亲国戚→戚戚具尔→尔汝之交→交臂相失→失魂落魄→魄荡魂摇→摇笔即来→来因去果→果然如此→此问彼难→难弟难兄→兄死弟及→及笄年华→华屋山丘→丘山之功→功德圆满→满载而归→归心如箭→箭在弦上→上烝下报→报本反始→始终若一→一厢情原→原始见终→终而复始→始乱终弃→弃瑕取用→用武之地
上下其手成语相关问题
以上详细介绍了上下其手成语是什么意思解释、上下其手读音拼音怎么写,上下其手近义词、上下其手反义词、上下其手成语用法等等。
本文由华胄成语词典网站发布,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engyudacidian.cn/p/shangxiaqisho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