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风败俗拼音(读音)】:shāng fēng bài sú
【伤风败俗近义词】:不堪入目、不堪入耳 类似成语
【伤风败俗反义词】:高风亮节
【伤风败俗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道德败坏的行为
伤风败俗的意思解释、造句、出处典故、成语接龙
- 伤风败俗的意思解释:
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 伤风败俗的故事
伤:伤害。败:败坏。破坏传统的风尚习俗,败坏社会风气、礼俗。常用来谴责道德败坏的行径。《汉书·货殖传》:“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唐·韩愈《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故也。”唐·姚思谦《梁书·何敬容传》:“望白署空,是称清贵;恪勤匪懈,终滞鄙俗。……呜呼!伤风败俗,曾莫之悟。”《宋史·周湛传》:“望诏执政大臣辨正湛、(李)穆是非,明垂奖黜。若谓湛已行之命,惮于追改,是伤风败俗,贻患于后,不若追改之愈也。”亦作“伤化败俗”、“败俗伤风”。
- 伤风败俗成语释义:
伤风败俗,指败坏社会风俗
- 伤风败俗出处:
唐·韩愈《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 伤风败俗典故:
伤风败俗出处唐·韩愈《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释义“伤”损伤。“败”败坏,败坏社会风气。常用于谴责不正当的行为。故事唐宪宗时,佛教盛行,连宪宗也笃信佛教。有一次,宪宗把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块遗骨迎进宫内供奉。韩愈反对宪宗这一做法,特地写了《论佛骨表》,呈交给宪宗进行谏阻。在《论佛骨表》中,韩愈说:佛教是从外国传来的,中国古时候根本没有。尧、舜、禹等古代圣人不知道有什么佛教,但他们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他们在位的时间长,寿命也很长。佛教是从东汉明帝时期传人中国的,明帝在位只有18年,宋、齐、梁、陈和北魏后的各个朝代,对佛教无比信奉,但那些朝代的命都很短。就拿梁武帝来说吧,他祭相不用牲畜,自己不吃荤,还三次出家当和尚,结果还是被叛军包围,活活饿死。他本想求佛得到保佑,但却悲惨死去。现在,陛下把佛骨迎到宫里来供奉,使王公大臣们奔走施舍,浪费大量的财富。有的百姓愚昧无知,甚至发狂地烧的自己的身体,以表示自己对佛的虔诚。这败坏风俗的事,会被人们当作笑话四处传播,可不是一件小事啊!依我看来,应当把那块佛骨扔进水里或者投入火中才是!
- 伤风败俗造句:
纣王以为妲己好意,岂知内藏伤风败俗之情,大坏纲常礼义之防。(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九回)
- 伤风败俗成语形式:
- ABCD式的成语
- 伤风败俗成语繁体:
- 傷風敗俗
- 伤风败俗成语正音:
- 俗,不能读作“shú”。
- 伤风败俗感情色彩:
- 贬义成语
- 伤风败俗成语结构:
- 联合式成语
- 伤风败俗常用程度:
- 常用成语
- 伤风败俗类似成语:
【伤化败俗】: 指败坏教化和风俗。
【伤教败俗】: 指败坏教化和风俗。同“伤化败俗”。
【伤风败化】: 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同“伤风败俗”。
【变风改俗】: 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变风易俗】: 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奇风异俗】: 奇特的习惯和风俗
- 伤风败俗成语接龙:
伤风败俗→俗下文字→字顺文从→从天而降→降尊纡贵→贵人多忘→忘恩背义→义无反顾→顾影惭形→形孤影只→只争朝夕→夕阳西下→下笔如神→神施鬼设→设身处地→地北天南→南山铁案→案堵如故→故步自封→封胡羯末→末节细行→行若狗彘→彘肩斗酒→酒色财气→气义相投→投井下石→石火风灯→灯红酒緑→緑林豪客→客死他乡→乡利倍义→义正辞严→严家饿隶→隶首之学→学以致用→用天因地→地老天荒→荒诞无稽→稽古振今→今非昔比→比翼双飞→飞鸟惊蛇→蛇心佛口→口干舌焦→焦心热中→中风狂走
伤风败俗成语相关问题
以上详细介绍了伤风败俗成语是什么意思解释、伤风败俗读音拼音怎么写,伤风败俗近义词、伤风败俗反义词、伤风败俗成语用法等等。
本文由华胄成语词典网站发布,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engyudacidian.cn/p/shangfengbais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