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竿而起拼音(读音)】:jiē gān ér qǐ
【揭竿而起近义词】:逼上梁山 类似成语
【揭竿而起反义词】:忍辱偷生
【揭竿而起成语用法】:无
揭竿而起的意思解释、造句、出处典故、成语接龙
- 揭竿而起的意思解释:
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 揭竿而起的故事
揭:举起。竿:旗竿。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史记·陈涉世家》:“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汉·贾谊《过秦论》:“率罢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清· 范文[《沈华阳传》:“张献忠屡出没于楚、蜀之交,所在残破,揭竿而起者,\不可制。”《清史稿·戴鸿慈传》:“俄灭波兰而用严法以禁其语言,今揭竿而起要求权利者,即波兰人也。”李大钊《国情》:“然历代君人者,必以省刑罚、薄税敛为戒,其民始相安无事,否则揭竿四起矣。”亦作“揭竿四起”。
- 揭竿而起成语释义:
揭竿而起(jiēgānérqǐ)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 揭竿而起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揭竿而起典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 揭竿而起造句:
一时各路人马,揭竿而起,不分昼夜,兼水路纷纷入鄂。(白先勇《梁父吟》)
- 揭竿而起成语形式:
- ABCD式的成语
- 揭竿而起成语繁体:
- 揭竿而起成语正音:
- 竿,不能读作“ɡàn”。
- 揭竿而起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揭竿而起成语结构:
- 偏正式成语
- 揭竿而起常用程度:
- 常用成语
- 揭竿而起类似成语:
【一哄而起】: 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
【一轰而起】: 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
【奋袂而起】: 奋袂:挥袖。袖子一挥站起来。形容奋然而起。
【崛地而起】: 崛:高起,突起。从平地上突起。形容某种新兴事物出现极为迅速。
【应运而起】: 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投袂而起】: 投袂:挥动袖子。形容精神振作,立即行动起来的神态。
- 揭竿而起成语接龙:
揭竿而起→起早睡晚→晚生后学→学如穿井→井渫莫食→食不果腹→腹背受敌→敌众我寡→寡信轻诺→诺诺连声→声价百倍→倍道而行→行同能偶→偶一为之→之死靡他→他乡故知→知地知天→天夺之魄→魄散魂消→消息盈虚→虚情假意→意懒心灰→灰躯糜骨→骨瘦形销→销魂夺魄→魄消魂散→散言碎语→语不惊人→人强马壮→壮发冲冠→冠盖如云→云泥之差→差三错四→四清六活→活形活现→现世现报→报雠雪恨→恨如头醋→醋海翻波→波属云委→委曲求全→全智全能→能言快语→语笑喧哗→哗世取名→名不符实
揭竿而起成语相关问题
以上详细介绍了揭竿而起成语是什么意思解释、揭竿而起读音拼音怎么写,揭竿而起近义词、揭竿而起反义词、揭竿而起成语用法等等。
本文由华胄成语词典网站发布,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engyudacidian.cn/p/jieganerq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