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钟掩耳拼音(读音)】:dào zhōng yǎn ěr
【盗钟掩耳近义词】: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类似成语
【盗钟掩耳反义词】:无
【盗钟掩耳成语用法】:作定语、宾语;指自欺欺人
盗钟掩耳的意思解释、造句、出处典故、成语接龙
- 盗钟掩耳的意思解释:
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 盗钟掩耳的故事
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旧唐书·哀帝纪论》:“立嗣君于南面,毙母后于中闱,黄门与禁旅皆歼,宗室共衣冠并殪。复又盗钟掩耳,嫁祸于人。”唐·刘知几《史通·书志》:“斯皆不凭章句,直取胸怀,或以前为后,以虚为实,移的就箭,曲取相谐,掩耳盗钟,自云无觉。”《红楼梦》第九回:“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是‘掩耳盗铃’,哄人而已!”亦作“掩耳盗钟”,“掩耳盗铃”,“盗铃掩耳”,“掩耳偷铃”。
- 盗钟掩耳成语释义:
盗钟掩耳:原为掩耳盗钟,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原文为盗钟,后来钟演变成为铃,掩耳盗钟反而不常用了。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 盗钟掩耳出处: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 盗钟掩耳典故:
- 盗钟掩耳造句:
《旧唐书·哀帝纪论》:“复又盗钟掩耳,嫁祸于人。”
- 盗钟掩耳成语形式:
- ABCD式的成语
- 盗钟掩耳成语繁体:
- 盗钟掩耳成语正音:
- 盗钟掩耳感情色彩:
- 贬义成语
- 盗钟掩耳成语结构:
- 偏正式成语
- 盗钟掩耳常用程度:
- 盗钟掩耳类似成语:
【盗铃掩耳】: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同“盗钟掩耳”。
【盗锺掩耳】: 《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则鍾大不可負,以椎毁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掩)其耳。”后以“盜鍾掩耳”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爲之而欲人不知,言之而欲人不聞,此猶捕雀而掩目,盜鍾而掩耳者,只以取誚,將何益乎?”《云笈七籤》卷九十:“若人不知則鬼神知之,鬼神已知而云不知,是盜鍾掩耳之智也。”亦省作“ 盜鍾 ”。 南朝 梁 任昉 《劝进今上笺》:“惑甚盜鍾,功疑不賞,皇天后土,不勝其酷。”
【窃钟掩耳】: 掩耳:捂住耳朵。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欺欺人
【窃锺掩耳】: 亦作“ 竊鐘掩耳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锺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毁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后因以喻自欺欺人。《晋书·宣帝纪》:“亦猶竊鐘掩耳,以衆人爲不聞;鋭意盜金,謂市中爲莫覩。”《通志·总序》:“後世衆手修書,道傍築室;掠人之文,竊鍾掩耳。”参见“ 掩耳盜鐘 ”。
- 盗钟掩耳成语接龙:
盗钟掩耳→耳闻眼见→见精识精→精忠报国→国色天香→香草美人→人才辈出→出世超凡→凡夫俗子→子子孙孙→孙庞斗智→智小谋大→大功毕成→成事不说→说梅止渴→渴而掘井→井井有方→方骖并路→路絶人稀→稀世之宝→宝刀不老→老马恋栈→栈山航海→海底捞针→针头线脑→脑满肠肥→肥头胖耳→耳鬓撕磨→磨刀擦枪→枪林弹雨→雨栋风帘→帘视壁听→听微决疑→疑团莫释→释生取义→义浆仁粟→粟红贯朽→朽竹篙舟→舟中敌国→国耳忘家→家败人亡→亡猿灾木→木公金母→母难之日→日中则移→移风改俗
盗钟掩耳成语相关问题
以上详细介绍了盗钟掩耳成语是什么意思解释、盗钟掩耳读音拼音怎么写,盗钟掩耳近义词、盗钟掩耳反义词、盗钟掩耳成语用法等等。
本文由华胄成语词典网站发布,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hengyudacidian.cn/p/daozhongyaner1.html